查看原文
其他

机构正在丧失定价权

寻瑕小姐姐 寻瑕记 2023-10-20

(歌词链接:致我们深爱的市场

01 交易什么,得到什么

今年前五个月,A股股票融资总额达5547亿元,同比增长24.25%;其中IPO数量147单,较去年同期增加5家;IPO融资规模1783亿元,同比下降近两成。

与融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基金募集遇冷。

整个5月,全市场共有34只基金成立,创下2017年9月以来新低;发行规模共计311.47亿元,创下2018年7月以来新低。发行规模最大的三只基金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,三只基金的新发规模占到了整个5月新增募集量的47.5%。

整个5月,全市场仅有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完成备案登记,均为私募股权、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,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备案登记数量为0。管理人备案和产品备案放缓,都在等待史上最严私募新规落地。

某公募老将领衔的基金5月逆势募集20亿,成为市场最后一个屹立的标杆,但渠道的个中凉热,无从说起。

我们又来到基金“好做不好发”的时点,如同我们又一次站在股债收益差2.0X标准差面前,但这一次,好像不一样了。

曾经捍卫了A股脊梁的机构们,正在逐渐丧失定价权。

存量市场中,风格由边际资金决定。

去年8月我们说:“不要靠近核心资产,会变得不幸”,今年这一现象进一步极致化:“不要靠近机构持仓,会沾上霉运”

基金没有增量募集,就没有资金来救机构持仓,市场的活跃资金就选择绕着机构走,去“底部弱小无机”的标的里寻找机会。

曾经的超级大牛股纷纷打骨折,2.5折的通策医疗、3折的中国中免、3折的恩捷股份、3.5折融捷股份、4折的天合光能、4折的隆基绿能、4折的药明康德...

创业板三年新低,沪深300创年内新低,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(885001)年初以来跌3.66%,跑输同期收涨的万得全A指数。

公募基金份额(股票+混合)从2018年12月31日的2.2万亿,攀升到2022年1月31日的5.8万亿;随之而来的,是基金重仓指数(8841141)经历了2019-2021年接近60%的涨幅后,回撤33%,至今还在为那三年的膨胀还债。

存量低波市场中,波动率由小作文决定。

“现实数据差-没政策-市场跌-出小作文-暴力反拉-现实证伪-跌回来”,这就是现在市场的节奏。

对于大多数基金经理而言,你讲道理,市场不会跟你讲道理;你讲经济学,市场不会跟你讲经济学;你每天跑尽调听电话会研究高频数据,市场不会因此给你奖赏;你因为净值新低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了,市场不会因此心生怜悯,甚至会决定再给你一脚。

即便你是什么资本主义大鳄、华尔街之狼,来了A股,也得酒杯往低了走,净值从0.6单排。

这市场太迷人了,交易什么,就得到什么。交易贪婪,得到贪婪;交易恐惧,得到恐惧。

02 基金经理的幸存者偏差

马东说,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;那么,被基民骂,可能是基金经理的宿命。

我访谈过很多基金经理,翻阅他们的履历常常发现,他们中的很多人,和我一样,都是曾经的小镇做题家。

他们从那个命中注定的考场走出,经历苦读,选拔,竞争,淘汰,再被命运的手安排,进入一个日周月季年,不间断卷排名的行业,其中的一部分人,自身的努力被时代的贝塔眷顾,成为顶流,走上巅峰,在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中被一度封神。

这个过程本身,就是一个巨大的幸存者偏差。

对于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而言,也从未经历过俄乌,从未经历过封城,没有见证过全球放水后长达15个月的连续加息,没有见证过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发展动能换锚,看似毫无破绽的“好公司好模式好价格”,在疮痍的宏观背景板上褪色。

2022年,基金经理的崩溃往往来自于外部环境:2月底,想趁春季行情大干一场,加仓,遇到俄乌,崩溃;3月16日,听鹤总喊话充值信心,加仓,遇到封城,崩溃;4月26日,成长股基金经理终于相信了5.5%,加仓稳增长,结果拉赛道,崩溃;或是4月26日,狼来了两次,第三次不敢加仓了,结果指数连拉14天,崩溃。

2023年,基金经理的崩溃往往来自于内心:1月,春季躁动真的来了?2月,AI是在炒什么?和元宇宙有区别吗?3月,咬牙剁了赛道搞AI吧;4月,中特估,心中刺啊;5月,创业板还有没有底了...

当机构因为增量资金的匮乏丧失了对市场的边际定价权,曾经熟谙的方法论失效,甚至知识体系和能力圈也被挑战。

当基金不停下跌时,基金经理只想关机祈祷上香,却只能选择埋头深耕基本面,或选择写小作文、多做家务、一个人吃饭。

当基金降佣降费、头部机构降薪传闻再起,金融供给侧改革在卖方和买方、公募和私募同时发力,那些弥漫在基金吧里的诅咒和谩骂再起。

虽然这行看起来有很多光环,有很多褒奖,也难免有很多蹉跎,很多不如意,需要很大很大的心脏,面对指责误解和苦涩,随风随浪飘荡。

可怕的不是机构正在丧失定价权,可怕的是机构正在丧失持有人的信任和托付。

03 主动权益的终局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开始热衷于给基金经理打标签,最好风格鲜明,人设清晰,理念独特,一键下单。

好像,一件流水线上的商品一样。

但投资的世界风高浪急,今天你希望他棱角分明如利剑,明天又需要他坚如磐石似厚盾,丝滑切换,穿梭自如。

标签越鲜明,越容易被标签所困,人设越清晰,越容易被人设所累。剁了新能源追AI被基民骂“我不敢追的高,基金经理帮我追了”,坚守赛道被基民骂“还行不行,不行就转到AI那边”。调仓了说你风格漂移,不调仓说你因循守旧。

渐渐的,基金经理把自己层层包裹,躲在千篇一律的话术和粉饰背后,被连篇累牍的合规要求阻挡着,“不要红,不要出圈,不要引来不必要的讨论”。渐渐的,你很难听到一个基金经理的真实想法,碰触到他对于一个尖锐问题的真实反馈。

在越来越多基金经理的路演中,“自下而上”开始取代“价值投资”,变成一块新的遮羞布。价值投资就可以大道至简,躺平拥抱一切波动就行,反正惊涛骇浪,自有人来承受。

自下而上就可以专注alpha,beta相关性高不高,宏观相关性高不高,筹码结构里是不是有太多的机构和外资,在“我们只专注那些真正的好公司”“投资不是炒股票,是买公司”面前都可以忽略不计,反正自下而上的人,最后往往都要跟时间做朋友的。

我曾和楚团长开玩笑,现在的基金经理调研,与其说是访谈,不如说是对口供,你拿着事先准备好的问题,他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答案,一问一答,煞有介事。偶尔有超纲的问题,他也会把问题拉回自己的框架,重新作答。

对于持有人而言,如果想要的不过是一件功能为投资的制式商品,那不如找一些更好、更标准化的平替,比如,可以更精确表达投资观点,性价比更高,更灵活的ETF,比如,持仓更分散,交易纪录更严格,更没有感情的量化。

美国投资公司协会(ICI)研究显示,在过去十年中,超过2万亿美元从主动基金流向被动基金,其中主要流向ETF。

2019年8月,美股被动基金规模超过主动基金,为史上首次。

根据法国兴业银行的最新数据,经过长达十年的蛰伏,全球被动股票基金净资产即将超过主动管理型基金。

也许,大洋彼岸的经验早早剧透了,主动权益的终局。

当小镇做题家走出内卷的写字楼,击退大平层的流言蜚语,却分不清,是谁偷走了他的月亮,谁捡走了他的六便士,谁拿走了机构的定价权,丢在了风里。

风险提示:行业观点不涉及任何具体机构及个人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

猜你想看

A股乱纪元

基金经理的躺和卷

基金经理,困在负债端

基金经理变形记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